最高记录:速度:265.85
记录保持者:【帝极境六重】E迅阿金
文本名:城市里的简单生活
文本总字数:3802
文本内容:
在一个城市,生活了一段时间后,就有了感触、感慨、感叹。你不相信吗?且让我以轻松而悠闲的状态记下来城市人的某种生活。这种生活,透过浮躁的表面,看到了它简单化的实质。打卡“打卡”,这个词随市场经济而日渐活跃。市场经济需要速度,更需要勇气。为了便捷市民的生活,更是为了盈利,有勇气的经商者,便打出了各式各样的“卡”。你到超市购物吗?那可是一应俱全。一个城市的工薪族,一周难得有这样一、两天休息时间。一周的菜蔬需要购买,一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需要打理,那怎么办呢?只有通过简单、简化的程序解决,那就是逛超市。超市里,要啥有啥,没有了啥,还可以登记上网,预约导购。所以,超市就成了万能储备库。这就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芝麻开门。打开了门,就打开了万能的仓库。可是,也有不方便的时刻。一旦你采购了诸多商品,且缺一不可,但是,所携资金不足,那怎么办呢?好说,不用现金,不用货币的直接交换,一张购物卡就够了。你推了一车物品,又有了一张购物卡,那就行了。只要购物卡在超市门口的结账处经过微机这么轻轻一划,一切都妥了。且慢,还应该结算的是积分卡。你购了10元以内的物,可以积分,百元、千元以内的物,可以积累乘以10乘以100的积分……一旦积分卡上的分数足可以到达四位以上的数字,那好,可以领取一把天堂伞,一袋卫生纸,一两块肥皂,也可以化若干积分为数量有限的钞票,领取到令世人羡慕不一的少许钱币。所以,超市就因为有了“打卡”,又有了“打卡”以后的“积分卡”,又有了奖励,这就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。“打卡”,不只一种。乘坐公交车,投硬币、纸币那就够神采飞扬了。不对,殊不知也有“优惠卡”,一次乘公交车一元,一天若干次,一月乘公交车若干元倒不如购买一卡而省俭了。所以,那更便捷、便宜的乘车划卡,在一个城市也是一种趾高气扬的资本。加入某个会员组织,就可以以优惠的价格换取洗浴卡、美容美发卡、健身卡,还有金融部门的龙卡、牡丹卡、金穗卡……“持卡”成为城市人生活的时尚。我在一个大商场,就见一女子,手持一档案袋式的大夹子,夹子里有几层格子,格子里有各式各样的卡。她转一圈商场,确实很累,到了什么地方,不以人民币为货币交换的手段,却以某商场、超市的某种卡作结算,且卡外有卡,还要积分,还要兑现奖励,兑现不到还要实现一次感情的由峰及谷的跌落,心脏、脉搏由缓到急的跳跃,多么累啊!再累也要在多次划卡后采购到你需要的那一种或数种商品。我举一个例子:擦皮鞋。在城市里,这是一个热门职业。人们都知道,一个人的仪表,很大程度上从脚做起。你穿了一双哪怕是仿真的皮鞋,也要锃明透亮。所以,这擦皮鞋就成了人们追求仪表相貌的一道必修课。先是一元,现在一元不行了。因为世界金融危机,美元贬值了。就凭这一条,擦一双皮鞋,要两元。两元就两元,市民不必在乎,哪怕是你打工,出手就是十元钱一盘烩饼外加一瓶啤酒,还在乎这个吗?可是,那也不对了。你加入一个擦皮鞋协会组织吧,你一次性拿出100元钱,就可以给你保养100次皮鞋!我发一张优惠卡,凭卡擦皮鞋,优质服务。可是,就当你擦了两次皮鞋且又打了卡之后,小老板就席卷着你的一次性交费失踪了!我还想举一个例子:美容、美发,那于女人真个需要。凭数百元领取了一个或几个卡,以及卡之外的优惠卡,就可以除痘、祛斑、健身、美容。可是,这斑痕犹在,痘迹尚存,一脸的“青春美丽痘”,免费了吗?优惠了吗?肥是减了,血色素却降低到了临界点,三级以上大风就可以吹得你东倒西歪。市场经济的匆匆忙忙,逼迫的人们想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,可是,这数不清的卡,却令市民把简单的人民币同货物的交换变得扑朔迷离,你说怪也不怪?打的在城市,乘公交车最方便。只要你上了车,又投入一元硬币、纸币或划了卡,那,你就可以沿这一路公交线路贯通始终。乘公交车,也算一种简易而便捷的“打的”吧!公交车就是城市里市民最欢喜的“打的”方式了。打公交车的“的”,要看时间。上下班高峰时,人员拥挤,上车没有座位,只好在通道中间挤作一团,随着车的疾驶缓行还要前仰后合,那滋味真不好受。满满一车人,有座位的在下层,无座位的都站着,谁管得了你老你少呢——让座,容易吗?错开了高峰期,公交车上才显示了它的文明和秩序,因为人人上车都可以有座位,再加上中间通道站不了那么多人,所以,有座位的年轻人,也因看到没有座位的老年人、带孩子的女人等而主动让位。只有这样的时刻,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才令人感动。除此之外,公交车上的广播也着实令人感动:先说上车,车开后就欢迎你乘坐本次公交车,每到一车站,都要提前预报,不光预报到站地点,还预报本站要乘换的车次、方向。下车前还要提醒你:开门当心,下车走好。听了这话,真令人心暖。下得车来,我就又突然想到:这程式化机械化呆板化的广播,如若真换上了乘务员小姐的情真意切的嘱托,我们的心,还不应倍觉温暖吗?机械化的程序化的投币、打卡,机械化的程序化的报站、提示,真个操作简化了,简单化也就令人顿生了冷意。我们乘坐飞机,还有风度翩翩的空姐全程服务;我们乘坐火车,无论是动车组还是快车、普客,也有热情的服务员为我们检票、查票、提供书报、食品、餐饮等各方面的服务。公交车怎么了?我们仅仅需要的就是这简单的投币、打卡,千篇一律的广播吗?乘坐出租车(最准确的叫法应为计程车),那也令人扑朔迷离,摸不着北。你到北郊吗?对不起,前面拆迁修路,需要绕行。这样就先到了西环线,再由西环到北环,由北环寻找到出口才可到北郊之郊。付足了出租车费,你还得且问且行,用等同或加倍的乘车时间才可以到达目的地。回顾一下这乘车经过,也不会令人愉悦。你同司机,同乘一车,近在咫尺,却只能隔着坚实的铁丝网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,司机的心机就同他的行车轨迹一样,绕来绕去。这一切其实很简单,一是为多捞顾客几个钱,二是避免歹徒的劫持和伤害——既保安全,又要赚钱。自驾车,那就更简单了。简单到了系上安全带,上路,前行,红灯停,绿灯行。简单得只要会拧方向盘,就可以大胆地往前走,莫回头。心细的车主,在车后玻璃上贴上“见习中”、“别吻我”等提示性字句。驾车的女郎们高昂着头,轻甩着一头长发,神态飞扬,是城市里一道惹眼的风景。男士们则目空一切,一手握方向盘,一手拨打频频响动的手机,或是轻弹冉冉的香烟。车速是疾驰飞奔的。宝马、奔驰,人因车而颐使气指,车因人而添彩展翼,壮志凌云,一路呼啸前行。违规了吗?闯红灯了吗?扣分了吗?肇事了吗?很简单,通融通融,一切皆可以摆平。自驾车就像城市上空燃起的一颗颗信号弹,无论它辐射到哪里,它都会沿自己运行的轨迹回到出发的地点。事情就这么简单。打折“打折”,源自“打折扣”,它的反义词是不折不扣。过去我们在坚定地执行上级指示时,常用这“不折不扣”一词。今天,我们通俗地解释“打折扣”,应是扣除了超出价格的那一部分,或者是折掉了虚的、浮的、飘的、谎的那一部分,才是商品的真实价格。过去,商家经营的理念是“货真价实,童叟无欺”。商品的交换,真不应该打折扣。古代人们实行交换,你有了五张羊皮,想换一点盐巴,换多少合适呢?那就要折算五张羊皮和若干盐巴所付出的劳动相等的那种数字。社会发展了,商品的交换有了中间体——货币。货币介入到了商品之间的交换,随之而来的打折也快速跻身于市场。“折”分若干等级:一折、两折、三折、五折,一种商品,原价多少,两者相减剩余多少,真实的价格是多少,这样绕来绕去,才使得商家算清了实际赚多少钱,才使得顾客算清了买这种商品便宜了多少钱。抓住打折的商机,需要商家绕来绕去,煞费心机。比如:商品换季要打折。一年二十四节,节节都有变化,尤其是服装换季,必须分秒必争。立春就要到了,尽管室外瑞雪飞扬,寒气逼人,室内却匆匆忙忙处理冬季的羽绒服、尼克服、裘皮大衣……顾客沾沾自喜,以低廉的价格买得了冬装,商家不露声色,轻而易举地就甩掉了压手货。重大节假日要打折。中国人时下生活富裕了,休闲的时机多了,“春节”、“端午”、“中秋”、“五·一”、“十·一”都要享受小长假的休闲。中国人热衷于节假日,节假日又使中国人处于一种狂热和浮躁状态。购物就成为中国人节假日的一种习惯。于是,商家便打出促销、甩卖、狂甩、展销等活动,又有那么多彩虹、气球、焰火、演唱在那里助阵,这商家还不赢吗?我买一桶食用油,打下了折,还要另加一斤瓶装油;还有买手机赠话费;买药品赠高压锅,买一定数量的物品赠奖券,可刮奖、抽奖、兑奖……这样一环套着一环、一节扣着一节的销售活动,忽悠得顾客心旌摇动,跃跃欲试。这些顾客购得促销物品,又获取了赠予的物品,这就正如钱钟书所比喻的,恰似从旧衣服口袋里找出了剩余的金钱,虽然还是自己的,却可以使人产生意外的惊喜。商家的谋略还不及此。纵使是新颖的、时髦的、新潮的商品,商家也在那里打折销售。商家还可以以小的牺牲每天推出一种大削价的商品,招惹得顾客在超市内人声沸腾,排起长龙。笔者就在省会城市目睹一场场抢购削价碘盐、鸡蛋、小黄花鱼、大白菜、大冬瓜的场景。眼看着一筐筐、一袋袋、一篮篮、一箱箱蔬菜、食盐被人们大汗淋漓、气喘吁吁地带出商场。顾客在那里狂热的选购,商家在那里冷静的运作。当顾客在那里搬着手指细数这个节假日的意外惊喜和收获时,商家在那里绕来绕去,谋划得自己盆满钵溢。打卡,在那里划来划去,打的,在那里跑来跑去,打折,在那里算来算去,这一切都在那里绕来绕去。城市里的生活,就是这么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