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高记录:速度:127.98
记录保持者:【玄极境八重】mwdcl
文本名: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(2)
文本总字数:497
文本内容:
然以五脏言之。则为在。以病因言之。则为留。)夫心下有留饮。(背为胸之府。水留心下。溢于胸中。而偏着于背。)其人背寒。冷如掌大。(饮留之处。阳气所不入也。)留饮者。胁下痛引缺盆。(以饮留于肝。而应于肺也。)咳嗽则辄已。(以饮被气击。而欲移也。)胸中有留饮。其人(饮盛者。气不伸。则)短气(饮结者。津液不输)而(口)渴。四肢历节痛。(以痰饮横流于肢节也。然不与历节黄汗同者。以其)脉沉者(责其)有留饮。此言饮之留而不去之为病也。魏念庭云、背为太阳。在易为艮止之象。一身皆动。背独常静。静处阴邪常客之。所以阴寒自外入。多中于背。阴寒自内生。亦多踞于背也。(饮留而不去。谓之留饮。伏而难攻。谓之伏饮)膈上(伏饮之)病。(时见)痰满喘咳(病根已伏其中。一值外邪暴中。其内饮与外邪相援。一时)吐(露迅)发。则(以外邪之为)寒热背痛腰疼。(激出内饮之痰满喘咳大作。以致)目泣自出。其人振振身(诸)剧。(因以断之曰。)必有伏饮。此言饮之伏而骤发也。俗谓哮喘。即是此证。当表里并治。如小青龙汤。及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芒硝茯苓为主治。余着有公余医录。(实时方歌括。及时方妙用。)及医学实在易。二书中论之颇详。兹不再赘。